厉害了!“专精特新”企业如何“智改数转”上线了

2023-03-08
厉害了!“专精特新”企业如何“智改数转”上线了
发布时间:

2021-11-27

   来源:

昆山工信局



2021年11月24日《人民日报》刊发文章

《必须实现高质量发展》

提出“大量民营企业要向‘专精特新’方向发展”

11月25日,昆山“智改数转”直播间上线

《数智化如何让“专精特新”企业变得更强》

邀请到了

国内数字化专家、用友网络方案咨询专家王争老师

为我们传授智改数转案例和经验

内容热气腾腾、“干货”满满

赶紧一起去“复习”吧!


图片

直播亮点回顾


主持人:当前一个时期,我们国家大力培育“专精特新”企业,这些企业有哪些特点?

嘉宾: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“专精特新”企业,“专”即专业化与专项技术;“精”即产品的精致性、工艺技术的精深性和企业的精细化管理;“特”即产品或服务的独特性与特色化;“新”即自主创新、模式创新与新颖化。“专精特新”小巨人:主要指代那些集中于新一代信息技术、高端装备制造、新能源、新材料、生物医药等中高端产业领域的尚处发展早期的小型企业,它们始终坚持专业化发展战略,普遍具有经营业绩良好、科技含量高、设备工艺先进、管理体系完善、市场竞争力强等特点,并且极具发展潜力与成长性,有望在未来成为相关领域国际领先的企业。

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是我们国家由制造业大国转型制造业强国的基础,科技含量高的中小制造企业是中国制造业做强的重要基础。国家为了支持制造业下了很大的力气,2021年6月13日,关于修改《科创属性评价指引(试行)》的决定,鼓励高端制造业、科技型制造业、“硬科技”企业上市。目前,科创板上市的企业大部分都是制造业企业,为有核心技术的中小制造业快速发展提供了融资渠道。

图片


主持人:“专精特新”企业进行数智化转型升级需要注意哪些问题?

嘉宾:很多企业是多工厂、跨地区、跨国家分布,多个公司间业务协同,产销协同、设计制造协同、计划与生产协同等,公司间有大量的业务协作,频繁的协作导致大量的内部交易数据产生,手工处理这些内部交易数据不仅浪费人力,还容易出错。

比如,我有一个客户,他们生产的是设备,按客户要求订制,边设计边生产,BOM不能一次性给出,生产过程中变更频繁,这种生产模式对他们原有的系统是非常大的考验。难点在于ERP里需要有BOM,然后进行MRP,可是这家公司的BOM无法一次性提供,设计部门是分阶段出图,计划部门就要分阶段的做计划下发车间。这样又产生了新问题,成本无法清晰核算。他们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采用了先生产后录系统的方法,导致业务和系统两层皮。

图片


图片
图片
图片


主持人:“专精特新”企业生产制造各环节又面临这么多棘手问题,这些企业如何去破解呢?
嘉宾:江苏是制造业大省,特别是苏州及昆山。在这里,我也曾参与了很多优秀的应用案例。比如,有一家全球化的电动自行车驱动系统及组件研发制造的企业,公司在波兰、苏州、天津设有生产基地,在荷兰、美国、德国、日本、中国台湾等地区设有子公司。这家公司在多个组织内建立了互联的ERP、SRM、WMS等内外部供应链系统,CRM前端营销和后端市场维护服务体系等,实现了财务业务一体化,真正做到了数字化升级,护航企业高速成长。



主持人:财务业务一体化之后,为企业带来了哪些改变?

嘉宾:再列举一个例子,苏州的一家生产阀门的上市企业,通过对生产现场设备、设备网络层、5G无线网络层、IoT/MES应用层、ERP业务管控五个层次的全面互联互通,实现了计划实时下达,通过移动PDA实时反馈生产进度,借助IoT技术实现设备数据智能采集、设备状态动态监控,质量数据实时采集、实时归档、实时分析,逐步构建了数字化工厂,实现智能化转型,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 。

图片



主持人:在生产各环节中如何进行“智改数转”?

嘉宾:目前,通过大量的实践证明,智能装备加载智能感知,实现智能管控,这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道路。可以总结成以下八个方面,首先,构建一体化集成平台,实现智能互联互通;第二,订单拉动的计划体系,实现智能计划排产;第三,精益化物流配送,实现智能生产协同;第四,单件质量追溯,实现智能质量管控;第五,基于AIoT物联网技术的设备数据智能采集;第六,精细化成本核算,为内部核算提供精准的数据;第七,设计制造一体化;第八,业务财务一体化。

企业通过ERP与智能工厂的深度集成,实现了智能互联互通、智能计划排产、智能生产协同、智能质量管控、智能决策支持五个维度的智能化。在工业互联网应用平台上,整合企业厂房、设备、人员等生产资源,高效协同生产,同时整合供应链上客户、制造厂和供应商,提升供应链协作效率。



主持人:企业在“智改数转”实施过程中,有哪些关键应用?

嘉宾:ERP支持企业按项目经营管理提供项目立项、项目任务分解(WBS)和项目需求运算(PRP),并且在项目管理上支持项目四算(项目概算、项目预算、项目核算、项目决算)。ERP提供的是闭环的项目管理流程,只有形成了闭环才能够防范项目管理中过程无法跟踪、任务遗漏、考核无法落实的难题。

图片


关键应用一:项目任务分解+项目需求计划+设计制造一体化,有效破解复杂项目制造企业的边设计、边生产难题。搭建设计到生产制造之间的跨海大桥,消除设计与制造之间的信息孤岛;实现基础管理标准化,杜绝各自为政;物料、BOM等数据共享,从而实现项目计划快速编制;设计人员实时了解库存及材料成本信息,从设计源头降低产品成本,减少呆滞与积压。

关键应用二:精细化项目成本核算。闭环的项目制造方案提供对项目的全周期全范围的管理,包括从立项前期跟踪一直到项目交付后的服务,从项目的生产制造到项目的运作管理,只要涉及到资金运行的部分都将纳入项目成本管理范围。

关键应用三:跨组织协同,数据共享。存在上下游营销与生产关系的企业之间,在ERP中数据完全共享,一笔业务可以跨越组织执行,由系统自动生成相关必要的管理单据,大大减轻了人员工作量,还避免了错误的发生。



分享